首页 佛学知识 正文

佛学中的佛与菩萨、罗汉知多少?

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,自汉代传入中国,至今已2000年。它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。对于佛的信仰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,佛教文化是至关重要的文化之一,欲认识中国文化,不可不了解佛教和典籍。而繁杂的佛家知识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完全弄懂的,人们走进佛寺看到许多塑像,往往分不清哪些是佛,哪些是菩萨,哪些是罗汉,而常常将佛、菩萨以及罗汉统称为“佛像”。其...

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,自汉代传入中国,至今已2000年。它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。对于佛的信仰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,佛教文化是至关重要的文化之一,欲认识中国文化,不可不了解佛教和典籍。而繁杂的佛家知识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完全弄懂的,人们走进佛寺看到许多塑像,往往分不清哪些是佛,哪些是菩萨,哪些是罗汉,而常常将佛、菩萨以及罗汉统称为“佛像”。其实,在佛教中佛、菩萨、罗汉是有区别的。就像一个人的天赋有高低,觉悟有先后,智能有大小,根性有优劣一样,是由智慧和悟性所达到的程度来区分的。

佛,是“佛陀”的简称,在梵文中,其意为“觉者”、“知者”、“觉”。“觉”又有三层含义。是指无论智慧与悟性都已达到最高境界的觉悟者。他不仅自己觉悟,而且帮助他人觉悟,使自已和他人觉行共同得到圆满,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。佛教认为,凡夫俗子,上述三项都缺,毫无觉悟可言;声闻(闻听佛陀言教而觉悟者)和缘觉者(因前世修行的因缘或观十二因缘之理自行觉悟者),缺后二项;只有佛陀才俱备上述三项。小乘讲的“佛”,一般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;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,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,宣称三世十方,到处有佛,多得象恒河沙子,不可计算。比如:管过去的有七佛、燃灯佛;管未来的有弥勒佛;管东方的有药师佛;管西方的有阿弥陀佛等。从佛身说,又有法身佛、报身佛和应身佛等。

菩萨是“菩提萨”的略称。在梵文中,意为“觉有情”,“道众生”、“道心众生”,仅次于佛,是因为菩萨虽能自觉,并发大心愿为众生求最高的觉悟方法与觉悟的道理,却还尚未能将自己与众生的觉悟、行为一起圆满。所以,他们所达到的还只是大乘佛教中的上乘境界。按大乘佛教修行并于将来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,亦称菩萨。其修行只有“自觉”和“觉他”二品位,缺“觉行圆满”,成就次于佛。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萨有:弥勒、文殊、普贤、观世音、大势至等。对大乘僧侣或居士,有时也可以尊称为菩萨,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树、世亲等,也被称作菩萨。

佛学中的佛与菩萨、罗汉知多少?

罗汉全称阿罗汉,即自觉者,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,菩萨,因为他们比较注重自我觉悟,自我解脱,为第三等,而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。佛教认为,获得罗汉这一个果位即段尽一切烦恼,应受天人的供应,不再生死轮回。

佛学中的佛与菩萨、罗汉知多少?

菩萨又称“缘觉’或“独觉”者,比如因见飞花落叶等外缘,触动内心,独自感通生死无常的道理,而进人觉悟的境地。罗汉,又称“声闻”者,是当他听到释边牟尼佛等宜讲佛法的声音。受到启发后才有所觉悟的。只有佛,他是丝毫不借助外力,完全依靠自身的智慧与悟性,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,苦思冥想去彻底洞察明白宇宙、人生的真理的。因此,这三种境界是大不相同的。打个比方说:佛就是博士生,菩萨是研究生,罗汉就是大学生。佛是经历了从众生-->罗汉-->菩萨-->佛的过程,最圆满。

佛学旨在引导人觉悟、修行,给人自渡与渡人的精神信仰和力量,佛学得以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的主流宗教信仰,必有它存在的合理性,选择一种信仰,首先要去了解他的发展史,客观看问题,才不易迷信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本文地址:https://nianfo.co/p/152

已无上一篇

相关推荐

十二生肖本命佛 | 是哪位菩萨在守护你?

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十二生肖是一种重要的象征。每个人在出生时都会与一个生肖相对应,同时也与一个本命佛有着密切的关联。本命佛在佛教中是一种非常神圣的存在,因此与本命佛有关的传说也颇具神秘色彩,令人感到无...

生肖 2023.07.05 0 511

禅心佛缘 | 本命佛佩戴禁忌和注意事项

在传统文化中,本命佛可谓是备受崇敬和信仰的对象,特别是在十二生肖中,每个生肖都对应着一个本命佛。人们相信本命佛可带来平安幸福,加持渐渐符合佛法、达到人生目的。但是,佩戴本命佛也有其禁忌和注意事项。如果...

生肖 2023.07.05 0 774

要想把佛号念好,守好这两个条件!

要想把佛号念好,守好这两个条件!

正如易怡大师所说,念佛是最直接、最稳定、最圆的方法。它简单易行,不妨碍你的工作决定。如果你想读好这个佛号,你必须遵守两个条件: 第一个条...

讲佛 2021.12.17 0 1093

人生八苦,你能躲开哪一个?

人生八苦,你能躲开哪一个?

八苦:既是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。1、生苦:每个人都有生苦,但都忘记了。以人类来说,胎儿出世时,...

讲佛 2021.12.16 0 807

嫉妒心没了,福报就来了

嫉妒心没了,福报就来了

随喜别人功德,你和他一样获得同等利益功德福报。我们在修随喜心时,观想任意一位众生——看到别人幸福快乐、长寿无病、富贵如意,应对他产生既没...

讲佛 2021.12.15 0 695

修行人应该隐秘三件事!

修行人应该隐秘三件事!

恒需隐秘有三种:隐秘己功德,隐秘他过失,隐秘未来筹。隐秘己功德若按佛教的教规,自己即便具足很多功德,如严持净戒、具足智慧、具足禅定等诸多...

讲佛 2021.12.15 0 810